中国网9月26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超4200万人次的企业职工、超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王晓萍表示,“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技工教育办学体系,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全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推进“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大力支持“智改数转”企业以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输送技能人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推行“新八级工”制度,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在原有的“五级”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延伸拓展为“新八级工”制度,打破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鼓励“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十四五”以来,累计有4400多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多人次获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他们中有不少人,拿到的工资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差不多。”王晓萍说。
谈到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颜清辉说,今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部署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3000万人次。
颜清辉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聚焦急需紧缺、就业容量大的行业领域,把培训资源用在关键领域,不撒“胡椒面”,不搞大水漫灌。当前,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技能人才需求十分迫切,养老护理等民生领域供需矛盾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数字人才、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专项培训计划,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企业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有着不同的就业需要和培训诉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类实施技能强企、农民工稳就业、百万青年技能提升等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技能培训服务,让劳动者学有所获、实现技能就业。2025年上半年,参加补贴性培训的企业职工就达214万人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约210万人次。
培训效果好不好,关键看是否好就业、是否能提高收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努力让劳动者“学得准、证书硬、好找工作”。探索“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付一点”的培训费用分担机制,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就业好的培训班,政府给的补贴就多,反之,给的补贴就少。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培训的组织实施主体,更加重视培训质量。”颜清辉说。
编审:张艳玲蔡晓娟